惠州这些重阳习俗知多少?

文章正文
发布时间:2024-10-19 14:48

今年的10月11日(农历九月初九)是重阳节。这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哦!在重阳节,很多地方的人们都会登高、插茱萸(zhū yú)、喝菊花酒、赏菊花、吃重阳糕。惠州的重阳节有一个特别的习俗,那就是“放纸鹞(yào)”!

“纸鹞”是什么呢?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风筝啦!惠州人在重阳节这天,特别喜欢放风筝,觉得风筝飞得越高,就代表生活会越来越好!

惠州还有一个重阳节习俗,就是扫墓。就像清明节,人们会去祭拜祖先,表达对他们的怀念和尊重。

放纸鹞

纸鹞亦现在的风筝。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,五代之前,北方习惯称“纸鸢(yuān)”,南方则多叫“鹞子”,惠州的“纸鹞”称谓很明显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,且有“南北混合”的味道。

按我国的传统习惯,放飞风筝多在清明。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的习俗,其来由无从考究,但从惠州的气候看,恰是好时节。清明前后为雨季,春雨不断,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,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,劲风不断,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,进行户外活动,此时放纸鹞,天时地利人和。

祭祀

重阳祭祀一般在道教的宫观进行。缘由九月初九是道教的斗姥元君诞辰,民间叫“斗姆诞”。走过千年岁月的惠州,民间习俗花样繁多,每个月都有节,每个节都有祭祀。祭祀,形成惠州本土一大民俗特色 。

斗姆,是道教文化中的众神之母。人们在九九重阳祭“斗姆”,还有另一层含义。斗,承载东西之器物,百姓更多是祈望物质丰富,好日子长长久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