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七夕水,㧡几埕》

文章正文
发布时间:2024-08-25 18:21

原创 漫话惠城 惠城发布 收录于合集 #漫话惠城 4个

农历七月初七,人称七夕节,也有称之为“乞巧节”或“女儿节”,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。七夕节的风俗多种多样,各地不尽相同。在惠州,有挑、储七夕水、制作七夕香花水和拜七姐等风俗。

七夕取水

1、“㧡七夕水”:一般于七月初六这天便先准备好一个干净的瓦埕。晚上大人们便熬着困倦至翌日凌晨,往往是零时一到,大人们便纷纷推醒睡梦中的子女,争相到河、湖中挑水回家。

有的人家,是全家不睡,单等时辰一到合家出动;有的则是后生睡去,老人守夜,时辰一到,老人推醒年轻人去挑水;还有的,则是合家一夜睡去,而第二天于天未亮之时早起挑水。最后一种,当然要赶在鸡叫之前,如鸡一啼鸣,水就不是七夕水了。惠州流传的民间节日歌谣中唱道:“七月七,叮叮叮,七夕水,㧡几埕。”所记述的,就是风情独特的挑七夕水风俗。

“七夕水”是什么呢?俗语说:“七月七,七姑会。”这里的“七姑会”即是天上七仙女下凡。七月七夕,亦即初六夜过 12 点钟,七仙女便要下凡到人间的河湖中洗澡,“七夕水”就是七仙女洗澡的水。

七夕水在惠州民间老百姓中近乎“圣水”,相传存放数年不坏,平时可用于治疗疮疖,除去湿毒,并可医治多种热症。一些老年人每天开埕倒一小杯饮用,认为如此可以祛百病,益寿延年。

七夕凌晨取水酿酒

2、制七夕香花水:方法是于六日之晚,用干净脸盆盛满清水置于屋外,然后采来七种时花(包括香花草、茉莉、凤仙、白玉兰等)投人清水之中,经“七夕”一夜之后,这盆水便成了“七夕香花水”。制作好的七夕香花水用于“敬七姐”的民俗活动,是一种祭祀形式。祭后,人们视之为圣水,多用于洗眼,谓可以明目和防治眼疾。

3、“拜七姐”:是“敬七姐”活动在惠州的另一种形式,在未婚女子间流行。七夕之时,她们结伴焚香点烛,供拜七姐,以求七姐赐福,这种风俗在抗战前后民间多有见,近年来已罕见。

从资料上看,惠州的七夕活动并无中国传统的“乞巧”、“送健绳”等习俗,而独钟于“七夕水”;而“七夕水”之俗在中国各地并不多见,但在广府地区有较久的传承历史。

参考文献:

[1]吴少忠,林慧文.惠州民俗.广州:广东人民出版社.2010.11

原标题:《漫话惠城 | 民俗篇①——《七夕水,㧡几埕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