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惠州8月13日电 (记者 宋秀杰)13日,记者随全国政协委员谢朝华在广东惠州市察看陈炯明墓地时了解到,由于征地与拆迁等原因,原计划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前完成的陈炯明墓园工程已被搁置下来。
据了解,陈炯明是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,是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。他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,致力于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。20世纪初,陈炯明在惠州活动频繁,留下很深的历史痕迹且具影响。其中,1922年陈炯明居住在惠州时,看见西湖多年来未疏浚,湖滨道路不通,景物大多毁坏,于是带头倡议修葺西湖,并亲自撰写《修理西湖募捐序》,为惠州人办了一件好事。1933年,陈炯明在香港病逝,后安葬在惠州紫薇山上。
陈炯明的陵墓是民国时期的亭式建筑,墓碑高约3米,俯视西湖。碑铭为国学大师章太炎亲笔题字。其墓园历经风雨主体仍未损毁。1990年,被惠州市政府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今年6月初,惠州市委、市政府审查通过了修缮陈炯明墓园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,计划在今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前完成具体修缮工程。但由于当地村民对征地和房屋拆迁等问题持有不同意见,墓园一直不能动工建设。
全国政协委员谢朝华称,惠州市修缮陈炯明的墓园,是尊重历史,意义重大。他建议当地政府,要从保护世界文化和国家文化的要求来看待这个问题,尽快争取当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,将此工程完成。
据了解,最近,中国致公党惠州市委已将此情况报告给中共惠州市委、市政府,争取修缮工程早日动工和完成。(完)